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0-5-25 6:59:01 阅读:30次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创新与实践纪实之一
记者:王振岭 林娟 严云霞
由一段对话引发的思考
2010年初,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原河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李建通到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考察工作,在该院阿拉伯语情景实训室里,他被一个正用十分娴熟地道的外语与外教交流着的小伙子吸引住,不禁停下脚步……
“你是大几的?”
“我是大一的。”
“原来学过阿拉伯语吗?”
“没有,高中学的是英语,在学院是零起点学的阿拉伯语。”
“才学一个学期呀?”
“是的,只学了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用的是院长提出的‘语言自然学习法’,您用这个办法,四个月保准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张伟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零起点学习外语,仅用四个月就能达到与外国人娴熟交谈的程度,这或许真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有些难以置信,但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不仅张伟,几乎所有零起点学习小语种的学生都在用自己的实践,创造着越来越多的“难以置信”,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提到这样一个词:“语言自然学习法”。
2009年7月,《中国教育报》曾经以《语言自然学习法:中国外语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创新外语教学方法纪实》为题刊载了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提出和践行语言自然学习法的经验做法。
那么,“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奥秘到底在哪里?这个方法究竟是如何在外语教学上“点石成金”,让到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习外语的同学,尤其是“零起点”外语学习者“自然地”创造奇迹的呢?
院长访谈——有关“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四个疑问
为什么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为何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或者说“语言自然学习法”为何诞生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这样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面对这个疑问,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院长孙建中给出了回答:“这缘于学校确立的‘准职业人’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大多是旅游、建筑、外贸、护理、金融、航空、教育、计算机、报关、报检等职业翻译岗位,其‘指向性’或者说‘职业性’很强,与一般院校培养的外语‘通才’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肯定培养不出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或者‘职业性’人才,就无法达到培养‘准职业人’的目标。这种‘职业性’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具有超强的外语思维和超强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正因如此,如何培养学生超强的外语思维和超强的口语能力,就成为我们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外译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一个人出生后如何学习母语中得到了启示: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基本自如地用母语与人交流,而为什么很多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却大都连简单的对话交流都困难呢?我们的探索之路就是从解开这一困惑开始的。我们把目光高度聚焦在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上,开始了对幼儿学习母语过程的观察、梳理、研究和借鉴。
我们发现,幼儿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幼儿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纯粹的“大语境”中,父母及身边的人都在使用相同的语言与其交流。二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先会说—再正音、纠错(语法句式)—再规范着说—再正音、纠错(语法句式),这符合了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所以孩子们“学得快、学得没障碍”。
但现行的第二语言学习程序却恰恰相反,他们是先学语法、句式和时态等语言规则,教师的想法大概是一开始就想让学生说一口规范的、标准的外语,殊不知这些规范反而成了同学们学习外语的障碍。学生们一门心思跟这些“规范”较劲,“语不规范、死不张口”,哪里还敢说话?就是说出来了,恐怕也不会是“口语”,顶多是用嘴巴说出来的“标准的书面文字”,“文言”得很。这显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造就一批批哑巴外语“高才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建中说:语法和句式的作用是为了让人们把语言表达得更准确且没有语病,它是“只有在人会说话之后才能派上用场”的一种办法,而不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直接使用的语言句子;修辞的作用则是对句子进行润色,让语言表达得更优美。并不是非得有了修辞和语法之后人们才能说话,没有修辞和语法,照样可以说!可以这样说:人类先有了语言,尔后才有的语法、句式和修辞。语法、句式和修辞只是对大量的各种语句综合、概括、分析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语言规律。农村有些老人没上过学,但人家说话办事却干净利落、滴水不漏,那就是因为他“自然地”使用了“语言自然学习法”的结果。
孙建中认为,幼儿和成人学习语言的规律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将幼儿学说话的过程加速,并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概括和把握语言特点等优势,让语言学得更快。
什么是“语言自然学习法”?
孙建中认为,说白了,语言自然学习法就是运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来学习外语。它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为地创设这样一个“外语小语境”:让学生不用外语思维和外语交流,就无法生活、生存和学习!二是必须把现行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程序颠倒过来:先解决“会说”的问题,然后再去研究“怎么准确地说”的规则——他要求学生不管自己发出的语音、语调准不准,都要大胆的先按老师“示范的外语句子”去说、去练、去模仿!每个人每天必须完成会说“某种场景里出现频率较高的十句外语”的规定性任务。
语言自然学习法特别强调“语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需要,教师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这种“交流的需要”而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在“自然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要鼓励学生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抛弃“语法、句式”的束缚,不怕“差音、差调”,还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本来面目。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一直坚持着这样一种做法:让刚进入校园的学生,置身于全新的“外语语言世界”里,如同幼儿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样,让“必须说外语”成为学生生存、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不会讲外语,学生就无法在学生集体中立足。语言自然学习法遵循:“一听、二看、三模仿;四说、五认、六书写”的原则,最后才是对“修辞、语法、发音、句式”进行规范、润色加工并使语言艺术化,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计划、重新构建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编辑教材和重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显而易见,传统的“闭门式”的教学形式根本无能为力,这需要一个以整个社会为大背景的“多元化实践课堂”来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进入新的“角色”。
“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创新和突破,还在于它发现了制约第二语言学习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语言“自然环境”的缺失。幼儿学习母语是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他(她)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母语,在交流需求的驱使下,幼儿将听到的、学到的话“无畏地”用到交流之中,所以他们学得快,学得好。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语言“自然”环境的缺失,使语言信息的输入受到限制,使学习者缺失了“在语境中自然学习语言”的环境,同时缺少语言输出的“自然”练习环境,使学和用分离。这就使得语言的自然学习过程受到阻碍。
二是心理障碍因素。从母语的学习来看外语的学习,我们发现,胆量与学习语言有着天然的联系。学习者害羞腼腆的心理障碍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大瓶颈。突破心理障碍,勇敢地“放下面子、亮出胆子”就是学好外语的基本前提。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就语言学习者来说,对于语法、句式和时态等的“无知”,才能造就他(她)对于“说”的无畏,才能突破心理障碍的瓶颈、敢于张口,而张口就意味着成功。
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相比,“语言自然学习法”有什么不同?
孙建中认为,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相比,“语言自然学习法”呈现出六个主要特点。
一、学习程序不同,“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先“说”后规范,而传统教学方法偏重于先规范后“说”。
二、“语言自然学习法”让“听、说”的实践活动统领所有课堂,让传统的“闭门式”的教学形式下课,提倡:不拘一格构建“多元化实践课堂”。
三、应用“语言自然学习法”首先要营建校园大语境。让学习者学习的语言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练习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在随时随地的生存环境中、生活交往中应用,真正实现“学”是为了“用”的目的。
四、“语言自然学习法”提示:外语学习资源不是有限的资源(书本、教师、网络等),而是与实践相连的、取之不尽的、可以无穷再生的“环境”资源。
五、“语言自然学习法”强调:外语学习者要利用已经学会的外语词句作最好的表达,而不是先关注语句中是否正确使用了词汇和语法规则。
六、“语言自然学习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唯一的目标是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岗位工作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创造在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
孙建中说,“语言自然学习法”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已经从教师、教材、教学计划、语境营造、课堂模式、考试方式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运行机制,抛开这些咱先不说,我只说一件事、算一笔账,大家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分学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并根据这个设定,自编了各语种不同学期使用的《外语词句汇编》,第一学期是“基本生活用语”,包括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师生交流等生活场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句;第二学期是母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交通、旅游及礼仪用语;由于我们用“外语+专业”的办法设置专业,比如韩语就有两个专业方向:韩汉同声传译和韩语导游,我们目前已为14个语种设置了41个专业,所以从第三学期开始,是分专业由浅入深地对专业词句汇编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依据《外语词句汇编》有计划地每天最低熟练掌握10句外语,并在当天的生活学习中反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