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外译办学理念 >> 文章内容
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探索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系列报道四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招生办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10/5/19 17:31:01   阅读:2962

    在外译,外语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按照汉语——外语或者外语——汉语的思维习惯进行交流,一般都会因为思路受到阻碍或受到局限而变得比较生硬,交流就是传情达意,语言仅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交往中,应该把语言的交流性放在第一位,而不能过分关注语言本身。

    教学上,外译对教师也有一个要求:采取多种手法和形式,着重训练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郭士魁老师对笔者说:英语口语课普遍存在学生参与课堂意识差,学习进步不明显的现象,所以在口语课上,我提倡“开口就是胜利,上台就是成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我还通过背台词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和外语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让学生做“盲人”,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孙建中认为:反复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听能使人对声音敏感,读能使人对文字敏感,说能使人形成惯性,学习一门语言,“听”是基础。

关于“听”是基础这个说法,河北省旅游局副局长、该院客座教授刘筱秋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奉命到俄罗斯筹建石家庄外办驻俄罗斯办事处,因为是筹建,一切都得从头做起,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大学期间学的是俄语,因此出现这个困难是我始料未及的。

  可以说,去俄罗斯之前,我就在语言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对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也有一定估计。记得刚到莫斯科,走出火车站的时候,我向一位当地老者打听合适的旅馆,我倒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老者也表示听得懂,但是我却无论如何也听不懂老者的话,以至于老者颇为疑惑:‘你外语说的很好,为什么听不懂我说的话呢’?无奈,我们只能把要表达的思想写下来进行交流。

 俄罗斯之行给我很大的启示,之所以我能清楚的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因为之前做了准备或者说在‘说’这个环节上我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或句式表达,而‘听’则失去了这种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是一种纯粹的适应性行为,因此对外语母语语境的不适应必将导致无法听懂真正的‘外语’”。

在以“盲人理论”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方面,外译的主要做法是:

创造以听觉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氛围,强制学生以听觉获取信息。一是听力课尽量不板书,教师对生词、语法及其他语言现象的解释一律运用外语或双语以口头方式进行,只有对不容易说清的问题和比较性的解释以及总结性的知识传授的知识进行适量的板书,以强化信息传递;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读一段外语或听一段原声影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需要交流的时候再睁开。这些办法有效避免了同学们“倾向于多用视觉获取信息,外语学习往往停留在能读会写,而其听说的能力与所获取的知识量相去甚远”的弊端。

上一页  [1] [2]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类最新文章
信仰 语言自然学习法——在外语课堂上的 浅谈“车间式实境课堂”
我为外译的精神而骄傲 始终把目光盯在目标上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copyright @ 2012   河北外国语学院招生办  Design by  HbW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