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外译办学理念 >> 文章内容
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探索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系列报道三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招生办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10/5/19 17:25:12   阅读:2834
 

作者:王振岭  习伟

    教师齐动手,建立“学习包”储备库

    该院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院要求每一位教师以讲义的形式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学习指南",在此基础上,学院集中将各类学习包归类整合,建立了“学习包”储备库,该储备库由学院“准职业人”培养委员会(由行业专家、学院领导、教学骨干三部分人员组成)进行审核和管理,在该院,这个“学习包”储备库的开发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让教师列出某一个职业岗位所需各种的能力,形成该岗位总的能力需求模块。

    2、根据岗位总的能力需求模块,为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确定出该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包括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小模块;

    3、该职业或岗位应完成的全部工作就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把对职业分析确定出来的各模块进行实际操作步骤的划分,根据完成每个操作步骤的需要,从认知、素质、操作要领及态度几个方面确定出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每个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一个学习单元,由这些单元得出该职业或岗位的学习大纲和内容;

    4、对每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完善和规范,编写成小册子——学习包,最终分类整合这些学习包,形成“学习包”储备库。

    以“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看看该院的“学习包”建设情况。

他们首先列出了该课程总的岗位能力需求模块: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能力、行动技能;交流技能;客户管理技能;对市场(客户)的专有知识;信息获得和收集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会关系建立和维持技能;理解技能。

之后,列出了具体职业或岗位工作描述表:

如“销售代表”的岗位工作描述为:与客户联络的能力;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配合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展演和咨询的能力;拟订商务计划的能力;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售后协调的能力;挖掘潜在客户的能力;制作销售所涉及的各种表格的能力等。

    “销售主管”的岗位工作描述为:对外沟通的能力;对产品进行展演的能力;讲演的能力;配合技术人员进行售前技术咨询的能力;作实施计划建议书的能力;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监督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的能力;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的能力等。

    第三步,对职业分析确定出来的各模块进行了实际操作步骤的划分:

    如针对“市场开发”确定了如下实际操作步骤 :收集信息,了解其在客户需求及竞争对手情况;进行信息处理、分析,确定市场目标;与潜在客户联系。

    针对“维持市场份额”发确定了如下实际操作步骤:跟踪客户需求,努力提高市场份额;了解竞争对手情况;了解客户产品信息;了解行业动态、行业研发情况及现有市场的情况。

    针对“完成订单”确定了如下实际操作步骤:接受订单,交付销售内勤;跟踪客户信息制定投产计划;监督生产,保证供货;每周制定发货计划,交销售内勤;把发货信息输入电脑,向客户催款。

    针对“信息反馈”确定了如下实际操作步骤:内部信息反馈,将交货投产的有关情况交质量小组;外部信息反馈,处理客户产品质量的问题以及正常的信息沟通。

    该院采取让教师直接参与建设“学习包”储备库的办法,一是强化了其做为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二是在分解、整理岗位能力模块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行业岗位能力。

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职业、就业指导师

    孙建中认为:作为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教师必须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

    为帮助学生在进入行业岗位前就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竞争意识、成才意识,该院让教师按照来自行业岗位上的职业能力制作“职业分类卡”,适时从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及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同时为教师提供这样几个蓝本:《职业能力》、《财富与成功》、《生涯选择》、《职业精神》、《创新思维》,让教师据此以活动组织、案例讨论、对话答疑、现场模拟等互动形式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实施指导。

    该院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的独特做法是:让每位专业教师都熟悉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要,并将指导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但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还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就业前就了解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让学生走出校门前成为“准职业人”。

教学实例:

主讲人:刘晓凤

    刘老师利用心理咨询实践课的间隙,让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把全班四十个人分成四个小组,每十个人手拉手站成一圈,同时让同学们记住自己左右手各拉的是哪个同学的哪只手,然后,刘老师下达指令让具有相同特征的同学互换位置,几个指令过后,刘老师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按照活动前拉手的情况将手拉起来,结果,除一个小组外其它三个小组都打成了一个死死的结。

    这时候,刘老师提出了一个提问:在我们的集体遇到困难时,是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还是经过商讨后制定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再实施呢?

同学们开始议论……

    刘老师总结:一项任务很难靠某一个人完成,而要靠团队的力量去解决,团队不仅能够完善和扩大个人的能力,还能够帮助成员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将来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会接到领导大量的指令,所以更需要我们与同事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果各想各的,就会像刚才的三个小组一样,工作中永远存在一些解不开的小疙瘩。

让教师成为高职教学岗位上的职业人

 

    在教学方面,该院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对行业岗位能力的分解整合,把课程改造成 “知识技能包”,并按照”知识技能包”实施教学,使教学过程带有明显职业性;首先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让教师为学生提供有行业背景的学习情境

    让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具真实性、科学性,又极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考核评价上,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

课堂实例一:

    主讲人:王晓新,航空公司空乘管理人员

在一间被布置成机舱环境的教室,王老师只拿了一本包含了大量实训项目的讲义。王老师首先将讲义中列出的在空乘服务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情景以及对应急方案的建议交待或提示给大家,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抽取不同的训练项目,轮流扮演乘客和航空乘务人员,在演练过程中,王老师不断拨正大家不正确的姿势、语言和做法,并随时提示大家:“你做得很好,但是还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案,你们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再演示一遍”。整个过程,同学们一直保持了高涨的激情,优雅的举止、到位的体态、流畅的谈吐和丝丝入扣的表演。

    王老师说:我的讲义都是我培训我们内部员工的一些内容和我与空乘人员座谈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办法,都很实用。

    课堂实例二:

    主讲人:杨立法

课程内容:基础口译

开场:目前,第十五届亚运会正在卡塔尔的多哈举行,昨天我们口译练习了几则有关亚运会的消息,今天又有消息传来,那么是什么呢?现在假设我们正在转播室里向全球转播亚运会实况,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听下面几段录音,按照昨天的分组情况,各组指派一名同学把这则消息口译成英文,组内其他同学作补充。

三段录音译完,杨老师就口译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谈了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是让学生听几段英语录音,口译成汉语,完成后杨老师同样进行了讲解:如刚才有位同学把“47位运动员了”听成“一位47岁的马术运动员”,因此口译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等。

借亚运会举办之机,让学生充当亚运会的翻译和转播人员,既在行业背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模拟训练,又拓宽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词汇。

教师教授专业课不再过分依赖课本

每一门课程都要有固定的课本,学院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规定,教师也习惯于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课本内容进行教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外译发现,这种传统的做法导致教师不能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将这种反应快速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无法及时地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

为此,他们作出了这样一个超常规的规定: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权利下放给授课教师,专业课不再过分依赖统一的课本,学院只提供一套职业能力分析表,作为原则性、指导性的教学提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师的任务,让教师具有高度的课程设计自主权,让教师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其课程接受市场的检验并以此推动教师对自身的课程做不断的改进。这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结合更为紧密成为可能。

课堂实例一:

主讲人:张改芹

上课后,将学生带到楼下操场,没有书本,没有纸笔。一边指一边教授学生看到的事物,首先是单词,大楼、校园、花草、阳光、土地、教学楼、宿舍楼,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单词。其次是句子,校园犄角旮旯打扫得是否干净,校园里人员有多少,楼后花园里的花是否漂亮,花各是什么颜色的,有几座教学楼、宿舍楼,全校有几个系,每个系在教学楼的几层楼等等。这样学生兴致很高,觉得很新鲜,记得也比在课堂要牢、要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看见实物就反映出来的是西班牙语,不仅使学生在思维上逐步摆脱“翻译”外语的影响,而且锻炼了当众怕羞不敢开口的毛病。

课堂实例二:

主讲人:李晓亮

李老师事先把准备好的12个锦囊(锦囊里放有有趣的英语短文)放到校园一些隐蔽的地方,然后把3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带到校园。给每个小组发12张纸,每一张纸用英文描述一个锦囊的寻找过程,分值高的锦囊对应的英语最难,并且寻找的过程也最辛苦,锦囊的寻找过程中还包括了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和智力性的常识,由于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寻找方式,所以当有的小组的目标相同时,只有那些速度快,英语翻译水平高且合作能力强、知识面宽的小组才有可能得到锦囊,因此在锦囊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多的策略。最后看哪个小组找到的锦囊最多。

[1] [2]  下一页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类最新文章
信仰 语言自然学习法——在外语课堂上的 浅谈“车间式实境课堂”
我为外译的精神而骄傲 始终把目光盯在目标上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copyright @ 2012   河北外国语学院招生办  Design by  HbW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