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林 娟
“准职业人”从形而上的“理念”到生动活泼的实践,还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六年如一日,外语翻译学院管理者始终在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步入外语翻译学院校园,您会看到一派热气腾腾、活力四射的动人景象。您会为外语翻译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忙碌而感叹!准时、守纪、严格!外语翻译学院的学子们一天天向“准职业”迈进!
从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着手,严格作息。一方面,这是外语学习的性质决定的。语言类学习尤其是小语种的学习,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讲,学习外国语言,不经过“魔鬼般”的训练,不投入足够大量的时间,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口语表达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此,外语翻译学院实行“西点式”管理,把“西点精神”植入每一个学生的灵魂,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作息,严格管理,保障学习时间,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任课教师、辅导员双向点名制度,保证一个学生都不能少。让学生把可能的时间和可能的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上。
让学生“学满学习时间”。通常,高职院校三年有6个学期,而在外语翻译学院,学生在同样的三年里,要接受6个学期的教育——每周5天课增至每周6天,每天增加1节早读、1节晚读,三年下来,正好增加两个学期。“6”变成了“8”!第9学期被精心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的暑假七、八月份。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进行“主题实践”。外语翻译学院实行学期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实践力度。
“ 作息扩大化”。把“作息”延伸到各项工作中。外语翻译学院对作息有明确的定义:“作”,指每天应该完成的常规任务和领导交办的任务,而不仅仅以作息表中的每一个时间段为界限;“息”以完成“作”的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作”的任务,即使到了作息表中“息”的时间,也不应该休息。要求教师来在学生之前,走在学生之后。强调,“作息”坚持的出色,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改变高校管理“粗放”现象。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不坐班制”,教授讲完课就走,辅导员一个人辅导上千个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一两个月也可能见不着他。因此,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进步,全凭“自我”教育。可以说,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就始于此。外语翻译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严格的管理。
对学院的西点式管理模式,毕业生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们纷纷回到外语翻译学院,告诉学弟学妹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将来就业绝对有好处。学生们理解了学院的苦衷和初衷。整个校园和谐稳定、蓬勃向上,从未发生过安全事件,成为河北省教育厅评定的“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民办学校唯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