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姚佳
“车间式实境课堂”是语言类教学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外语翻译学院真正实现“专家型职业人”培养“准职业人”的一次教学方法的再次创新。
“车间式实境教学法”由3个关键课堂组成,分别为“知识体系传授课堂”、“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
“知识体系传授课堂”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场景,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的单向记忆作为此次课堂的主要目的。
“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是实景模拟的任课方式,引申为现在的情景实训室,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演练。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在操作演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能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是让知识理论能够有质的飞跃,让学生们摆脱传统的教法,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的交流氛围,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场景交流中,得到了锻炼,提升口语表达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种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种“车间式实境课堂”的提出在语言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是一种创新,丰富了语言类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清:语种+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然而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翻译实践课是展示语言类“车间式实境课堂”的良好教学方式。
英汉翻译实践课的重点:理论+专业+技能+口语+实践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对实践课产生影响,通过对有针对性的实例进行翻译和练习,提升学生们对汉语的字、词、句、段转换成英语的水平,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文体进行翻译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英汉翻译实践课在“知识体系传授课堂”中的发挥。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对翻译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使学生们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规律和表达习惯。侧重点有不同,讲解的重点也有不同。
1、词语的翻译:要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同时兼顾上下文的联系,在讲解过程中,需要举例来说明词语适用的环境和情况。
2、句落的翻译:根据英汉语言规律以及表达习惯,需要向学生讲解句法结果的运用,句句间的逻辑关系和交际能力,准确理解英汉语言所表达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尤其要注意句法的修辞
3、篇章的翻译:了解英汉翻译思维模式的差异,能够在“知识体系传授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翻译练习,使学生们掌握不同文章的翻译技巧。
4、不同文体的翻译:在“知识体系传授课堂”中培养学生们针对不同文体进行翻译,提升学生们文章翻译的广度和深度,翻译实践课的重点能够有所侧重,笔译和口译水平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提高。
二、英汉翻译实践课在“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中的作用。
在这一课堂中,翻译实践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观摩,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了解翻译的技巧,将理论实际案例相结合,达到基本实践操作能力。
如:翻译课堂中引入外贸单证或信用证的单据材料,或者是影像资料料,学生通过观摩工作人员的商务翻译用语,了解商务外贸的专用术语,以及商务往来中的谈判技巧和操作等,用案例传授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会更为直观、形象,而学生们对外贸术语和贸易操作流程的印象更为深刻,易于模仿,将来的实际操作才能够得心应手。
1、此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使课内课外的翻译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的革新,在翻译实践课的“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中应广泛的挖掘,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通过把理论知识转换成原理的展示,用此类效果让学生们能够达到很好学习目标。通过模拟的演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和技巧提升了,对英法文化差异的情况了解后,对实际的翻译能力也会造成影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口译和笔译的实践机会,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英汉翻译实践课必须在“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中的得到升华。
学生通过“知识体系传授课堂”和“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翻译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为学生们提供这种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们进行现场的翻译,检验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
如:英汉翻译实践课程中举实例完成“商务贸易往来的流程,达成贸易”,学生必须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公司介绍——产品介绍——商谈价格——运输方式——付款形式——签订合同——售后服务——反馈记录”等一系列的环节教师对各环节从旁点评,及时指导。学生通过现场的操作,将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解决。
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遇到翻译的问题,及时的记录,及时的请教,加深了印象。然后教师把学生们遇到的翻译难点再次反馈到“知识体系传授课堂”,补充理论教学内容的缺憾,这种循环的“车间式实境课堂”的翻译课,会不断为英汉翻译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英汉翻译课程能够紧跟当今时代的变化。
英汉翻译实践课程中的“车间式实境课堂”,为高职类语言专业的一次伟大探索,整个循环知识体系的设立,使培养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英汉翻译实践课来展示“车间式实境课堂”在语言类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真正实现高职类院校“准职业人素质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