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行业岗位中的职业人
这里所说的“行业岗位”,特指学生完成学校设置的某一个专业的学习后,即将进入的相应行业就业的工作岗位。提出这个命题,就是让教师在学生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之前,自己先是这个岗位上的 “执业”能手,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传授学生“执业本领”,从而实现“让职业人来培养‘准职业人’”的目的。
孙建中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完全成为她所教授的“职业”即行业中的职业人,这绝不同于传统的“双师型”教师,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技师”,因为技师面对的是物;而作为教师的“职业人”,其最终,是要面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只需要把原材料变成优质合格的产品,而作为教师的“职业人”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职业人”,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这样看来,作为教师的“职业人”,应该是教师与技师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相加)。为了培养和建立这样一个教师群体,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制定了一套让教师成为行业岗位中的“职业人”的规格标准
1、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是行业岗位工作中的能手,即重点对学生行业知识、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发明的底蕴、又有技术改造能力的基础;
2、能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能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3、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4、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即能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5、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要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
6、在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懂得行业岗位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与行业管理;
7、善于接受来自行业中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善于捕捉来自岗位上的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8、兼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标准看起来虽然只有短短的8条,但每一条都指向行业岗位中的职业人基本素养的形成。
把教师分成四个部分
外译的课程类型总体上分为五大类:基础知识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指导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实践课。相应地,该院把教师分为四种类型(“职业指导课”渗透到每门课程之中,各类型的教师都参与讲授):基础知识课教师,职业知识课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
该院让不同类型的教师担任不同性质的课程:
基础知识课由学院自有教师(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研究生构成)或高校聘入的教师讲授,课程采取建立课程组、形成课程链的授课形式:把同一个系列的基础知识课变为课程组,如中文底蕴课程组,分为“古典名著赏析、经典诗词赏析、近现代文学作品赏析、修辞学、交谈艺术、辩论技巧”等六个小课程,形成一个课程链,同时安排在一个学期,几周上完一个小课,对学完的这个小课考试后,马上进入课程链中下一个小课。这一改变,不但为实践教学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为实际教学从技术、学术、思想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专业知识课的要求是能充分满足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这类课程该院让由行业聘入的高层管理人员教授;专业技能课其内容以形成职业技能为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类课程该院让由行业聘入的中层管理人员教授;职业实践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实际操作性,这类课程该院倾向于聘请行业岗位上负责具体的、实际操作工作的一般员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