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城的志愿者,你们在哪儿?
23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大学生即将毕业离开石家庄,想感谢那些当年奔赴灾区的志愿者
“河外儿女班”的同学怀着感恩的心寻找志愿者。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河北外国语学院接收了来自四川灾区的23名学生,并专门成立了“河外儿女班”,让他们在学院免费就读五年一贯制大专;26个“爱心家庭”与他们结成了对子,孩子们在石家庄有了第二个家。5年后,这些孩子即将毕业,学有所成。5月9日,他们共同许下了一个愿望:寻找当年那些奔赴四川灾区的石家庄志愿者。
“石家庄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也有我的家。5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黄凯是“河外儿女班”的一员,他说,5年来他们从川娃子、川妹子出落成普通话、外语口语流利的大学生,他们已经长大了。
“河外儿女班”的同学们在石家庄度过5年的幸福生活,即将毕业。作为河北省最后一批接受全额资助的毕业生,他们在即将离开这座“爱心之城”之前,提出最后一个愿望:寻找石家庄那些当年奔赴灾区的志愿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恩人”表达感恩之情,向这座“爱心之城”表达热爱之情。
“河外儿女班的”马威告诉记者,同学们还打算制作一个“爱心之城”的石刻,永久放置在石家庄市人流较大的广场或公园,为冀川之间的这份真情作一个见证。